物体色是什么意思?光源色和物体色的关系是什么?其实色度学上并没有物体色的概念,因为物体色是不断在变化的,不同光源箱观察到物体颜色都是不一样的,它受到光源色、环境色的共同影响。
什么是物体色?
人眼观察到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色。物体在不同光源下呈现的不同色彩,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物体色可以理解为光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后的颜色。比如,白纸在黄灯下产生黄色倾向,香蕉在红灯下呈现橘红色倾向,同时红色在绿色的对比下会更加强烈,十分打眼等,就像一个人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后,会相互影响。
通常来讲,我们在白光下观察到的物体色,就是物体的固有色。这是因为人们习惯在日光下工作和生活,将日光下观察到物体的颜色定义为真实的色彩。
物体色和光源色的关系: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观察物体颜色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光源、物体、观察者。
物体色与照射物体的光源色和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因为太阳光以同样的比例包含着各波长的光,因此阳光看起来无色。由于其中所包含各波长的光的比例不同,或者缺少一部分,从而表现成各种各样的色彩。自然界的各种物体是受光的反射体,即受光体。每一种物体的质量与所含的元素不同,因此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透射的功能。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质呈现的色彩效果的总和称之为“固有色”,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色彩的光学原理之前,并没有认识到色彩是由于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产生的。现在看来,物体具有“固有色”的提法虽不十分确切,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的改变而改变。总之,物体色即决定于外界的物理刺激即光的作用,又决定于物体内部的特性。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它门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物体色的概念:
阳光通过三棱镜时随着波长的不同,行进的线路也不相同:紫色光波长最短,行进速度最慢,曲折最大(折射角度最大),红色光波长最长,折射角度最小,其余各色光依次排列,才形成七色光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的表面时产生粒子“碰撞”,部分反射、部分被吸收,这种反射光作用于视觉器官,形成物体色的概念。这些便是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色彩本质性科学解答。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在白光照射下的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照射下的白纸成红色,在绿光照射下的白纸呈绿色。因此,光源色光谱成分的变化,必然对物体色产生影响。电灯光下的物体带黄,日光灯下的物体偏青,电焊光下的物体偏浅青紫,晨曦与夕阳下的景物呈桔红、桔黄色,白昼阳光下的景物带浅黄色,月光下的景物偏青绿色等。光源色的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的物体色会变淡,弱光下的物体色会变得模糊晦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的物体色最清晰可见。
以上就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什么是物体色?光源色对物体色有什么影响?”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色彩管理知识的用户,可以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